帳號登錄
顯示版本
認識六和
影片資訊
相關組織
圖書館資訊
各單位新聞
教職員分機
專題文章 : 特殊教育
作者 韓正蘭 於 2014年05月15日 11:30:00 (1272 次閱讀) 該作者發佈的其他新聞

【特殊教育】 發現潛能 無限可能.以愛化礙    讓人生更美好...

 

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議傳真~

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議
特殊教育教師研習-情緒障礙-輔導教師 侯俊傑老師
 

身心障礙障別介紹  (請點選)

視覺障礙 聽覺障礙  身體病弱  肢體障礙 
自  閉  症
 學習障礙  情緒障礙  
智能障礙

資賦優異  

相關網站

*******************************************************************************************

視覺障礙

 ●什麼是視覺障礙?

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眼球、視覺神經、視覺徑路、大腦視覺中心)之構造或機能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經治療仍對外界事物無法(或甚難)作視覺之辨識而言。按照「障礙」的程度,他們又區分為「弱視」與「全盲」。

(一)弱視:

優眼最佳矯正視力測定值在零點零三以上未達零點三,或視野在二十度以內者。弱視者因為視覺機能並未完全喪失,只要經由適當的輔助,例如使用大字體課本或輔視器材,仍可學習普通文字。

(二)盲:優眼最佳矯正視力測定值未達零點零三者。

●如何與視覺障礙這相處  
引用自-http://disable.yam.com/understand/help/blind01.htm

●與視障者同行時

  1. 帶領盲人走路時,只須將他的手引導到你的手臂肘彎處上端,跟隨你行走,不可用力拉、推盲人。
  2. 帶領盲人搭乘汽車時。應先告訴他汽車的基本構造,並引導他的手觸摸車門的邊緣,尤其是車門的高度,以免撞到額頭。帶領盲人坐椅子時,亦應先引導他的手觸摸椅背,不可用力推他下坐。
  3. 帶領盲人到陌生的情境時,請沿途說明交通狀況,並提示可能造成傷害之障礙物及危險地區,讓他熟悉四周環境的事物,協助他建立獨立的定向行動技能。
  4. 看到盲人持白杖在路邊行走時,車輛應自動減速慢行或讓盲人優先通行。
  5. 切勿讓盲人單獨等候在馬路中間或空曠處,讓他倚立在安全的牆旁或支柱物,並告訴他面對的方位,讓他安心佇立。
  6. 馬路邊一些特殊的設施例如郵筒、消防栓、站牌、垃圾箱等,都可能是盲人行動的標誌,若有移動應告訴盲人。
  7. 看到弱視朋友時,請主動打招呼,並說出自己的名字,因為弱視者無法在距離外或昏暗燈光下看清來者的面貌。

●與視障者聚會時

  1. 在聚會的場合,請主動向盲人自我介紹,並引導盲人和其他賓客會面。
  2. 開會時,主席或坐在盲人鄰座者應循序介紹與會人士的職稱和名字。發言者應先報出自己的名字,以利盲人辨識。
  3. 離開座位時,請告訴鄰座的盲人,以免盲人未察覺而自言自語。
  4. 在團體中,讓視障者也能擔任適當的職務,以增進他對團體的向心力和責任感,並增加他的信心。
  5. 與盲人交談時,請以一般音量和音調表達即可。
  6. 一般人常用方向指示詞如。這邊、那邊,視障者不易領會,應改用肯定的方向指示詞,以利視障者辨識
  7. 一般人以點頭、搖頭、舉手、手勢等肢體語言作表達,視障者看不到,應輔以口語指示或接觸性的溝通方式。
  8. 一般人和盲人交往,只要有誠意,不必刻意迴避使用視覺字眼,例如:「再見」「待會見」等字眼。
  9. 有些弱視者有視覺形象背景的困難,書寫板書時應儘量清晰,去除不必要的背景文字,字體不可太小或潦草。
  10. 安排弱視者的座位時應考慮其個別視力狀況及採光需要。一般而言,以中間前幾排為最佳選擇,但有些弱視者有畏光的現象,座位應避開窗口強光的照射,有些弱視者需以輔助檯燈增加人工採光,有些弱視者,則習慣坐後排,以望遠鏡看板書。『有些盲人沒有光覺,進入盲人房間開燈後,請記得隨手關燈,以免盲人末察覺而任其耗電。

 

●與視障者購物聚餐時

  1. 與盲人逛街購物時,請將物品的款式和價格告訴盲人,給他適度的建議,但由他自行作決定。
  2. 發現盲人的衣服有破綻或污漬時,請輕聲告訴他,必要時協助他處理。
  3. 盲人物品通常有其歸類和定位方式,請勿隨意移動。
  4. 和盲人一起用餐時,請將菜單和價格唸給他聽,讓他自己點菜。並向他說明碗筷、湯匙、杯子的位置。如果是吃西餐,可將餐盤當作時鐘,依順時針方向為他解說各種菜色的方位。如果是共吃和菜或酒席,可詢間他的喜好,將各樣菜餚夾一些放在他面前的盤子,讓他自行取用。
  5. 盲人也可以欣賞電影、電視和戲劇,陪伴者可低聲為盲人解說劇中情節。

*******************************************************************************************

聽覺障礙

●什麼是聽覺障礙─聽覺或平衡機能障礙

(聽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聽覺機能永久性缺損而言。 

(平衡機能)因平衡器官如感覺神經系統、前庭神經系統、小腦脊髓基底核或其他  中樞神 經病變,引致之長久持續性之平衡障礙。

 

●聽覺障礙的人格特質

1.情緒不穩定。因為缺少語言的溝通,與人的互動不良,造成自卑與隔閡。

2.自我中心、固執。認為自己是對的,以自我為出發點。

3.依賴心重,缺乏安全感。因為父母過分照顧以及缺少社會活動。

4.多疑。因為聽不到語言,所以會造成懷疑別人的誤會與衝突。

5.缺乏臨機應變的能力。缺乏思考的變通性,就是『僵硬性』。

6.興趣狹窄,對事情的動機較弱。

7.社會關係較差。因為逃避人群所以造成孤單。

●聽障與人溝通的方法

1.手語:手語的運用是順手自然的,而且較簡單容易學,可以很快解決溝通的問題,但手語長期使用的結果往往造成聽障兒童語文能力與閱讀能力的正常發展,因為一但學會手語後,便懶得再從事較困難的讀唇或說話訓練,對於知識、經驗的吸收產生妨礙。

2.指語,或稱指文字以手指發出四聲變化及注音符號

3.口語﹝唇與﹞:讀唇又稱讀話,由說話者的口唇動作及表情等看得見的資料來了解其 講述的意思。

4.綜合溝通法:以口語為主,兼採手語、指語。

5.聽音:以住聽器協助聲童或重聽兒童利用殘存聽力辨識可聽到的聲音。

6.說話:直接用語言與他人溝通。

7.筆談

●與聽障者相處之道   林寶貴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

  一個團體如有聽障者存在,要多為他設想,使他覺得跟您交往很舒服、有信心。 說話時和他面對面,眼睛直視對方,慢慢地說,對方或許可以由您的臉部表情和唇形變化,而知道您在說什麼。

  運用語言要具彈性,如果聽障者不瞭解某一個字、詞、語,可換用其它的說法或語句,或用紙、筆寫給他看。不要輕易放棄與他溝通,儘量運用口語、手語、筆談、板書、圖片、實物、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以達到溝通的目的。

  讓他去做想做的事,讓他獨立自主,自己嚐試、參與任何活動,不要誤解、過度保護、或太多的幫忙。 肯定他的能力,給他表現的機會。不要,因為您「認為」、您「以為」、您「覺得」他「應該」如何如何,而抹殺了他的機會。 

   讓他自由選擇想走的路,不要予以阻止,跌倒碰撞無妨,流血流汗無所謂,不要一開,始即阻斷他的去路,幫他安排或低估他的能力。 鼓勵他、支持他、接納他,教育他、給他工作,待他一如常人。

*******************************************************************************************

身體病弱

●何謂身體病弱

身體病弱是指染患慢性疾病或體質上的虛弱狀態,需要特別的醫療保護及衛生環境,又能接受適度學業指導的兒童。病弱兒童最大的困擾在於他們容易倦怠、充滿恐懼與壓力,以及無法充分參與學習活動等。

病弱的型態大致可分為:

1.癲癇.2.氣喘.3.心臟病.4.糖尿病.5.血友病.6.癌症 

●什麼是癲癇?

癲癇其實是一種腦細胞在短時間內過度放電所致的一種現象,而根據放電的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症狀,發作時情形也有不同狀況,輕者如點頭、眨眼、失神、行為異常或局部肢體抽搐,重者會全身痙攣及意識喪失,口吐白沫或大小便失禁,這些患者若經過適當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大部份的病人都會獲得改善,使發作減少,減輕及完全控制,亦有部份病患完全痊癒。

●癲癇的發作型態

 1.大發作-通常在發作前有徵兆,病人先失去意識,肌肉僵直,隨後身體有節奏的痙巒,口吐白沫、呼吸無規律而有聲響,膚色變白。經過相當時間後才會恢復正常。

2.小發作-發作時間極為短暫,約2秒至15秒之間,但每天發作次數在五至百次之間,有時可多達二百次,發作時間有記憶消失現象,以兒童居多。發作症狀較不顯著,只表現瞪眼、呆視或面部肌肉輕微跳動、膚色輕白,有時伴隨呵欠頓首等行為。

3.局部發作:分兩種

 (1)傑克遜發作-從局部痙巒開始,如嘴角、拇指或食指。起初依然保留意識,但若不加以適當抑止,則痙巒部位逐漸擴散蔓延至全身其他部位。最後演變成相同於大發作的症狀,意識完全消失。

 (2)局部感覺性發作-情形與上者略同,只是發作時並非痙巒,而是觸覺式的改感覺。

4.心理動作性發作-發作起初病患忽然有一種異樣幻覺,然後腹部絞痛,接著有噘嘴、擦臉、扯衣或蹦跳等無意義的動作。事後對所發生的是不復記憶。

●遇到癲癇患者發作時的簡單協助

保持冷靜。癲癇患者一旦發作是無法阻止的,不要強行壓制患者。但患者有咬舌現象時,應速將小木棒或筷子撐於其上下牙齒間,避免危險。將可能傷害患者的硬物、尖銳或熱燙的東西挪開,將枕頭或將外套捲起放在患者頭下,不要讓人群圍觀以保持患者在空氣流通、舒適的狀態下。

 

●如何與病弱者相處:

  • 與病弱學生和好相處,主動邀請病弱學生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 避免好奇的詢問和注視,真誠的表示關心,協助病弱學生解決困難。
  • 留意病弱同學的身心狀態,不可勉強他過度學習或運動。
  • 共同討論或交談時,要耐心的給予表達機會,讓他覺得在團體中是有用的人。

*******************************************************************************************

肢體障礙

 肢體障礙的類型

1.腦性麻痺
腦經中樞特定部位的功能癱瘓,導致一種病狀固定、長期性而無傳染性的動作機能障礙。

2.小兒麻痺
幼年期間,傳染性病毒侵入脊隨灰質體引起骨膜炎或骨隨炎,造成即隨神經之損傷而引起下之肌肉的收縮與肢骨發與障礙。

3.先天性畸形
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即可察覺的畸形或殘缺,其造成因素很多,如遺傳、放射性危害或藥物中毒等。

4.新陳代謝失調
身體無法吸收某種營養成分,導致肌肉細胞新陳代謝功能失調,長期演變而失去運動能力。例如肌肉營養退化,重症肌無力。

5.脊隨損傷-交通事故或其他外力撞擊造成脊隨斷裂,導致四肢麻痺、自律神經失調。

6.外傷性症狀-包括骨折、火傷、肢體切除等。

7.傳染性症狀-脊椎結核症、骨關節結合症、骨隨炎。



肢體障礙的心理特徵


1.孤立的狀態:
來自於兩個方面
 (1)來自物體空間
        如cp兒童在語言表達上的困難,大大妨礙了與別人的情意交換,因而在精神上有孤立感。
 (2)來自心理空間
        少數肢體傷殘者由於對自深的殘障具有高度的自卑感而儘量避免與他人接觸心理空間上自我封閉。

2.自我的貶值
 (1)長期依賴他人,有一種無能為力的薄弱感。
    (2)他人好奇、冷眼與不合宜的同情心表現。
 (3)不能參予社團活動。
 (4)在職業競爭中居劣勢,而打擊其自尊心,加重其自卑心理。

3.前途的憂慮
    肢障生隨年齡增長必須考慮到將來的職業、婚姻與個人健康問題時,常因覺得前途茫茫、不可預期而難掩其憂慮。

4.偽裝的煩惱
    肢障者由於不願屬於傷殘者群中,因而在行動上處處表現對健全者的認同,他們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害怕被披露。


如何與腦性麻痺患者相處

1. 勿以卑視的態度對待他們,要尊重他們生存的尊嚴。 
2. 保持平常心與他們交談、生活。
 
3. 勿以責罵命令的口氣,要求他們完成受限制的身體所無法執行的動作(尤  其是無法握筆寫字的患者,不要強迫他們寫字)。
 
4. 切勿將他們錯誤的行為表現,完全歸罪於殘障的身體。
 
5. 除了語言上關懷,並要主動協助他們不方便的肢體動作。

6. 對有語言障礙的腦性麻痺患者,給予較多的時間讓他們說出心裡的話,而且對於他們表達的進步,給予適當讚美,以鼓勵代替責備,提昇他們學習的意願。 
7. 勿將自己的怒氣發洩在腦性麻痺患者身上(尤其是父母),甚至惡語指罵,造成他們心靈無法除卸的受傷。
 
8. 談話中,勿不斷反覆強調他們殘障的缺陷,並讓他們有機會自由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勿強迫壓抑。
 
9. 以同理心肯定每個人都有潛能,勿針對他們身體缺陷而否定他們的能力,把他們推到一個無能的絕望角落。真誠地用積極、開放、接受的態度和他們接觸。

*******************************************************************************************

自閉症

●自閉症的行為特徵及定義:

自閉症具有以下五項特殊行為特徵:

1.極端的孤獨,缺乏和別人情感的接觸。

2.對環境事物固執要求同一。

3.對某些物品有特殊的偏好,且以精細動作玩弄這些物品。

4.沒有語言,或雖有語言但其語言似乎不足用來人際溝通。

5.經常表現沉思的樣子,並具有良好的潛能。如:記憶力等。 對於「自閉症」的定義,至今尚有爭議,簡言之,自閉症是指幼兒心智和情緒發展上一種很嚴重的障礙。自閉症的盛行率,因各研究診斷標準及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約是萬分之四至萬分之五不等,男比女多三倍以上。 自閉症的原因,迄今尚無任何一種說法能為這種病因提出強力的証明,自閉兒常在剛出生時已有問題,因此先天生理上的異常是現在較為人接受的原因,部份學者發現自閉兒較一般正常孩子有更多的中樞神經系統構造上、生理上及生化上的異常,如腦室擴大、腦波異常、血清偏高等。此外自閉症患者的兄弟姊妹得到自閉症的機會較一般民眾高,雙胞胎的研究也認為有基因的因素存在。但整體而言,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自閉症,仍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

●自閉症的身心特質:

1.出生時已有問題:
般而言,自閉症兒在出生後二、三年內呈現明顯的自閉症狀,此後在各個年齡階層因教育、治療與環境等因素而有所改善或惡化,自閉症狀仍會持 續至成人。

2.人際關係上的障礙:
不理人、不看人、不黏人、自己玩自己的、不和別人玩、不怕生、無親疏遠近之分、不喜歡被擁抱或身體的接觸、缺乏和他人甚或其父母親人的情 感交流反應,跟著父母到外面,常常自己走自己的,不會回頭找父母而易走失。即使長大了,還是對人不感興趣。

3.語言及認知發展方面的障礙:
自閉兒有嚴重的語言和溝通障礙,百分之六十的自閉兒毫無任何語言,或說些大家都聽不懂的話,有如外國人在說話一般。會說話的自閉兒所說的 話,常顯得支離破碎、文法錯誤、異常的腔調、咬音,雖有語言但仍不會和人溝通,整天自言自語、重覆發音、也常有仿說而不知其意(鸚鵡式發 音、反嚮語言)或代名詞反轉(分不清「你」、「我」、「他」)的現象。

4.知覺障礙:
對外界環境刺激有奇特且不當的反應、常有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或與別人眼神的接觸很差,如聾子、瞎子般的過份遲純反應,或對痛、冷、熱沒有反應。但對某些聲音(如電視廣告)或某些特殊的知覺刺激卻特別敏感,如對某些生物或無生物有奇異的興趣及嗜好,有些自閉兒愛看會轉會亮的東西,或什麼東西都要摸摸看、聞聞看、咬咬看、舔舔看,造成不少困擾。

5.特殊的遊戲法:
不和別人玩,自己玩自己的,對於玩具有自己獨特而固定的玩法,喜歡玩會轉的東西,常把車子倒過來玩輪子,或把車子排成一排,也喜歡撕紙、快速的翻書,不會玩扮家家酒這類想像的遊戲,喜歡看閃亮的東西,也喜歡自己轉圈子、墊腳尖走路。

6.一成不變的固定玩法:
抗拒環境的變遷,並極力想維持原狀,如玩具固定的玩法,吃固定的食物,睡固定的地方、棉被、枕頭,用固定的碗筷、看固定的節目、走固定的路線,手上固定拿著某種東西,排斥學習新的事物,熟悉的事物若稍有變動,也會引起極大的不安。

7.行為問題:
自閉兒可能表現出活動量過高,也可能活動量太低或有其他重覆動作、搖擺、旋轉、腳尖走路、狂奔、狂叫、撞頭、自我刺激或自傷等特殊行為。

8.異常的智慧功能及技巧:
有些自閉兒在記憶力、音樂、美術、拼圖方面有特殊「智慧的火花」。

●自閉症的教育輔導方法:

在治療方面,除了部份怪異的行為、非常不穩定的情緒,或伴有癲癇可以藥物來幫助之外,最重要的是採用學習的原理,針對自閉兒的這些人際關係障礙,語言溝通障礙的缺陷行為,及知覺、行動方面的過份行為,固定僵化行為等缺陷一項項的矯治。在教養方面有些原則須注意:

1.認清自閉兒的行為特徵 -- 自閉兒雖有很多共同的特性,但彼此間仍有很大的差異,須針對每個自閉兒的行為特徵與需要訂下教育方針。

2.擬定學習目標 -- 具體的描述該自閉兒該增進與該減少的行為,一方面有助於家人的理解、溝通,大家一齊來教他,一方面也可具體的看出是否有進步,學習目標是否需要修正。

3.實用的原則 -- 自閉兒的抽象思考能力有缺陷,不懂得舉一反三,在學習過程,儘量透過實物幫助他們理解,與獲得有用的知識,如實際帶小孩搭公車、認識十字路口的紅綠燈。

4.循序漸進的原則 -- 兒童的發展是依循一定的順序,會站了才會走,在教時要依個別能力的差異,循序漸進的教。

5.避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 -- 自閉兒本來就有固定行為的特性,因此在教導時儘量多變化,不分時地,機會教育,否則只在特定地方才知道某個東西,離開該處就不知道了。

6.運用行為治療的原理 -- 找到小孩喜歡的增強物(如玩具、零食或誇獎)做為獎勵,當他表現好的行為或減少不當的行為時給予獎勵,相反則不賞,若該不當的行為太嚴重,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時可給予處罰,靈活運用獎罰的原則在適當的時機施行,常可收到不錯的效果。

●結語:

自閉兒不同於智障兒或單純的語言障礙,是很特殊的一群,病因雖不是很清楚,但若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治,在醫療、教育的配合下,因材施教,使自閉症患者能接受適當的教育矯治及必須的醫療服務,有耕耘就會有所收穫。並盼望社會大眾能給自閉症患者及家人最大的支持與協助,發揮人道精神,如此自閉症患者的未來將更有發展。

*******************************************************************************************

學習障礙

●什麼是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的孩子一般說來智力正常,但因為腦神經中某種學習功能的異常,使他們在聽、說、讀、寫、算上遭遇一項或多項的困難,這些困難會導致他們在學校的學習產生問題。因為學習障礙的孩子外表和一般的孩子完全一樣,家長和老師大多會將孩子的困難歸因於懶惰、不用心、不聽話。雖然學習障礙是終生伴隨的障礙,但是只要經過適當、有效的教育,學習障礙者還是可以發揮其蘊藏在障礙下的潛力。國內外皆不乏成功的學障成人的例子。

●學習障礙的主要特徵

1.視知覺:研究發現學障學生無法很快的確認字或心理形成視覺形象協助他們確認事物,所以他們需要較長的時間以及沒有其他的干擾狀況下才能確認出視覺刺激。

2.聽知覺:學障學生在對聲音的分析(如正確找出音節或詞的界線),或再認聲音(如區別熟悉或不熟悉的字聲,或找出熟悉的字中所缺少的音)方面都比一般學生表現差。

3.注意力:學障學生容易分心,他們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相關刺激上,且難以持續他們的注意力,這也發現了學障學生無法很快的把學習建立到自動化階段,因此他們隨時需要較多的注意。學障學生的記憶力也有缺陷。他們在記憶力和記憶策略的使用上都較一般學生差,甚至在學障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方面也都有缺陷。學業表現方面學業表現有困難是學障的主要特徵之一。

4.閱讀:閱讀的困難是多數學障學生都會出現的問題,學障學生常見的閱讀困難,分別有閱讀習慣、朗讀、理解和表達方式等四方面的問題。

5.書寫:書寫方面的困難包括字體功整、字的正確和文句通暢。他們和一般學生相較,學障的學生寫字速度慢、書寫時只用有限的詞彙和很短的句子或經常出現技術性的錯誤。

6.數學:早期被發現有閱讀困難的學障學生到後來也會出現數學學習的問題,因為數學學習也和閱讀相同需要注意、記憶等認知能力,讀、寫或算是學障學生在學業表現上主要的困難。

7.語言 :很多學者認為閱讀和語言方面的障礙都是代表個體在思考時符號運用有困難。語言障礙又分接收、處理和表達三方面。

8.適應行為 :研究使用適應行為量表,也發現學障學生雖然在自理、溝通、社會、學業和職業生活等方面,其表現比智能不足學生好,但卻比一般學生差。

9.社會情緒與行為 :針對學障者的自我概念之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學障兒童在智力、社交地位和外表的自我評量較差,但在社會適應方面的自我概念評量並未見顯著差異。

10.同儕關係:有些研究結果顯示學障學生得到同儕的拒絕較非學障學生多,有些結果發現學障學生受同儕接納的程度較非學障學生高。

11.社會認知:學障學生在理解非語言溝通的表現較差;社會問題解決能力,學障學生也被證實較非學障學生差,但未必低成就和低智力的學生差。

●學校老師能提供的協助

  • 協助學生克服其困難或提供變通方式  收拾書包或抄寫黑板或聯絡簿常令學習障礙學生感到無比的困難,教師可以給予較充裕的時間,或提供變通的替代方式讓學生達到相同功能,或是請家長或同學幫忙,以免學生因過大的困難而產生太高的挫折。
  • 包容與接納其特殊性   學障學生因其特殊困難而在某些學習需花上比一般人更多的精力,因此學障學生容易太疲勞而無法持續注意力,尤其是放學後的家庭作業常令家長與孩子精疲力竭。因此,教師應接納學生的困輩難,給予酌量減少作業,或改變作業方式。
  • 改善其注意力的問題   學障學生多易出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教師應瞭解其注意力問題的起因,是否來自生學習上的困難,除了利用上述建議協助克服其困難外,對其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可安排學生坐前排位置,或必要時給予注意的訓練。
  • 簡化指令說明   學障學生多有語言理解困難,不易瞭解複雜的多項指令,因此,教師應盡量簡化說明或指令,一次一個指令,或提供記憶力訓練。
  • 瞭解學生的優缺點   學障學生常會因不同的項目或表現方式,而出現非常不一致的表現,老師應藉由學生的不一致表現,發現學生的優缺點,根據學生優缺點提供其學習的變通方式。
  • 給予成功的機會   學障學生容易因自己的困難或特殊性,而感自卑,甚至因過多的失敗失去自信心,教師應多給予成功學習的機會,多讚美學生的優點,以建立學生的信心。

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不是每一個學障學生都有相同的特微,教師不應以某一位學障學生的特質去期待其他學障學生,教師可以多與家長或專家聯繫,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特殊性。

*******************************************************************************************

情緒障礙

●什麼是情緒障礙 ─定 義
根據特教法中所稱嚴重情緒障礙,指長期情緒或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情緒障礙之症狀包括精神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身心特質
嚴重情緒障礙的兒童他們無法用社會所預期的或允許的方法來解決困難,可能就會情緒緊張、焦慮、擔憂,有的變得退縮、害羞、不合群、拒絕上學,有些則產生生理上的症狀,如頭痛、頭暈、昏倒、胃痛等;另外有些人會採用反抗、逃學、打架、說謊等方法,這些狀況可通稱為因適應問題而產生的性格及行為上的異常現象。這類兒童由於心裡與社會功能發生障礙,常常會在行為上及情緒上出現一些值得注意的訊號:不誠實、懶散、退縮、疲乏、缺席、過度向成人表同、過度向團體表同、不尊重權威、破壞公物、殘酷、情緒不成熟、社交的困難、過度的不滿足、不能面對現實、學習的困難。
上述這些特質分別都代表不同的意義,但彼此可能又有相互的關聯之,因此往往會同時出現不同的狀況,需要特別的注意。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 ADHD)巴克雷(Barkley ,1990)「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是一種發展性的異常,主要特徵是發展性的、不適當的不專注、過動和衝動的之特徵。這通常出現於童年早期階段,是慢性長期的,這問題並不是解釋是由於神經生理、感官、語言、動作障礙、智能障礙或是嚴重情緒困擾所造成,而這些症狀多會造成遵守規則行為或維持一定表現上的困難有關。」
 除些之外針對ADHD 的症狀提出五項具區分性的特徵:
1. 不專注。 2.行為抑制困難。(或稱衝動)3.過動。4.規則行為習得的缺陷。5.成就表現不穩定。



ADHD常見的適應問題:

1.認知能力缺陷
ADHD 兒童智力比一般年齡的兒童或他們自己的手足智商少7到15分左右(Barkely 1990),視動及協調等能力也比普通兒童低。其他認知方面,除了症狀之注意力、衝動外、ADHA兒童的記憶、組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自己形成規則等能力也明顯表現出困難(Barkely 1990)。
2.語言障礙
ADHA出現語言發展遲緩的比率比一般同年齡高,可能因為無法接收與談話中的線索,因而造成回答式的表達較引言式的表達差。
3.學業低成就
數學的表現困難可能是ADHA學生不專注、視動協調和計算速度慢的結果。
ADHA學生在詞彙落後的表現比閱讀文章的落後情形輕微,可能是因為詞彙和注意力持續較無關,而閱讀理解卻需要注意力持續,因此ADHA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困難較明顯。
4.生理健康問題

身體上的異常包括食指比中指長、小指彎曲、三趾比二趾長、耳多軟而多肉、兩眼分得較開(Barkely 1990),也較一般兒童容易有意外事故。
5.情緒困擾

ADHA至少患有一種精神異常的診斷有44%,ADHA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有焦慮、憂鬱、或低自我概念(表示其本人也不滿意喜歡自己的狀況);或常抱怨頭痛、肚子痛、或其他不清楚疼痛。
6.社會適應不良

ADAH兒童出現違規行為或攻擊行為的機會很高,估計約21%-45%ADHA兒童和44%-50%的ADHD青少年有嚴重的違規行為問題。
7.動作障礙
ADHD兒童同時伴隨習慣性的抽搐動作之比率較一般人高。此種兒童所出現之干擾行為或活動過多可能會與一般單純之ADHA兒童不同,其藥物治療也不適合採用一般ADHA兒童所服用的中樞神經性興奮劑。
 ADHA的兒童的動作協調障礙可能包括精細動作差、視動協調差、手腳協調差等動作上之問題,雖然他們動作多,好跑來跑去,但是在體育上表現不比一般兒童好。

●輔導方法
1. 藥物治療 
2. 行為管理或治療
3. 教學情境結構化

*******************************************************************************************

智能障礙

●認識篇--智能障礙是什麼?

        根據「美國智能不足協會」之定義,智能障礙是指在發展期間(自受胎到滿十八歲),智力功能顯著低於常態,同時伴隨有適應性行為方面的缺陷。 
        當我們說一個人是智能障礙者時,就是說他在學科學習和處理日常生活以及對週圍事物的了解和環境的適應能力方面,比同年紀的同伴顯著的緩慢。這些能力籠統地包括了:

1. 溝通:透過符號行為(如口語、拼字、手語等),或非符號行為(如臉部表情、手勢等)去理解或表達資訊的能力。
2. 自我照顧:包括飲食、穿衣、打扮、如廁、個人衛生等能力。
3. 居家生活:在家庭中日常的活動力情形,如做家事、一般維護等。
4. 社交能力:適當(如結交朋友、微笑等)或不當(發脾氣、嫉妒、打架等)的社交行為。
5. 使用社區:適當使用社區資源,如在社區中的行動能力、採購日常用品等。
6. 自我引導:做決定能力,如了解與遵行時間表、表現適度的果決與自我的主張能力等。
7. 健康及安全:維持自己於良好狀態,如適當的飲食、疾病的認明等。
8. 功能性學科能力:認知方面的能力及在學校中所學的相關技能,如書寫、閱讀。
9. 休閒娛樂:能反映出個人喜好與選擇的多樣化休閒娛樂的興趣,屬於公眾的活動則應反映出年齡與文化上的適當性。 
10.工作:擁有一份兼職或全職工作,或是參與社區中義務的活動。 
        智能障礙者之間的差異很大,程度有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之分別,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智能障礙也會有不同程度之分別,所以在教育及照顧上會有不同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如何協助我們永遠的寶貝》) 


照顧篇--幫助心智障礙孩子學習時應注意的要點 

一、了解孩子的特性 
(1)心智障礙者的個別差異很大,程度不一,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孩子,其個別需求也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要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符合他的能力,以免造成挫折感,降低學習的欲望。 
(2)心智障礙孩子的理解力、學習力和行動能力較遲緩,注意力較短且不容易集中,所以剛開始的學習時間不要太長,看孩子的個別情形決定。一般而言,不要超過30分,以免孩子覺得枯燥而失去學習興趣。

<strong


可列印模式 轉寄給朋友